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而这也将使中国彻底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对此美国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美国媒体详细分析了北斗系统的军事意义,认为北斗系统组网完成可以确保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指挥网络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提升作战能力。澳大利亚太空工程研究中心表示,北斗系统的组网完成将意味着中国军队能够在完全摆脱GPS的情况下实施军事行动。 北斗系统组网完成可以确保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指挥网络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提升作战能力。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相对于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其在覆盖范围上进行了拓展能够实现面向于全球的范围内的覆盖。同时在技术体制上也实施了改进设计,定位精度相对于之前的型号提升了2.5-5m,相对于北斗二号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升了1-2倍。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相对于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其在覆盖范围上进行了拓展能够实现面向于全球的范围内的覆盖。 为了实现在全球系统之中的高效运用,北斗三号系统将导航信号升级成为了互操作信号B1C,同时原有的B2I信号也升级到了B2a标准。在具备中国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技术的支持下,北斗三号系统的空间信号精度可以提升到0.5m以上。 相对于美国方面提供的GPS系统导航,北斗系统由于完全是中国独立研发设计和制造的系统,使得其能够完全受国内用户的掌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之中能够“屏蔽掉”国外势力的干扰。 由于北斗系统的后发优势,采用了三频信号,能够比美国方面GPS系统采用的双频信号实现更高水平的低延迟、高定位精度服务。三频信号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在某个频率的信号出现问题时切换为传统的双频信号定位模式,以防止干扰,持续稳定的提供服务。 三频信号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在某个频率的信号出现问题时切换为传统的双频信号定位模式,以防止干扰,持续稳定的提供服务。 在定位技术的搭载上,GPS系统仅仅搭载了无源定位技术,而北斗系统能够在信息中心支持下的有源定位。仅仅需要2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对于目标区域内的特定目标的定位工作。 北斗系统在军事领域的主要运用集中在授时、导航、定位和三军联合作战行动的信息支持方面。对于装备了北斗系统的军队而言,其能够实现在战场上对于分队级别甚至单兵级别目标的定位。 在其他系统的支持下,远在千里之外的指挥机构能够实现对于前沿一线动态的实时掌握,进而实现指挥的精准化和高效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之前仅仅在科幻电影之中才出现了“直播式”指挥的场面正在迅速成为中国军队的日常。 为了实现中国发展环境的大体稳定,根据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的采访报道,北斗系统在保障全球服务的同时,针对性的提升了其在亚太区域的高精确度和高可用度,这将使得中国及周边地区能够拥有无可比拟的安全保障优势。 除此之外,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过程更是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一次有力的拉动。为了实现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发展,中国在北斗/GPS双模芯片、车载导航仪、双系统监测终端、新型导航芯片等诸多领域都完成了技术突破。 值得庆祝的是,北斗/GPS双模芯片的国产单片制造成本,已从2012年的150元左右已经下降到目前的50元左右,已经同美国的GPS单模芯片处于同一水平。随着北斗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发展,北斗在全球定位服务市场之中的市场份额占比将越来越高。 值得庆祝的是,北斗/GPS双模芯片的国产单片制造成本,已从2012年的150元左右已经下降到目前的50元左右,已经同美国的GPS单模芯片处于同一水平。 事实上,除了在地面摆脱对GPS的依赖,北斗三号的应用还将覆盖临近空间、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现在很多航天器也都装有卫星定位接收机,可以接收GPS和北斗信号。未来可以服务中国的空间站,乃至天基平台。 除了在地面摆脱对GPS的依赖,北斗三号的应用还将覆盖临近空间、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现在很多航天器也都装有卫星定位接收机,可以接收GPS和北斗信号。未来可以服务中国的空间站,乃至天基平台。 更令人振奋的是,北斗三号的组网并非北斗系统发展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按照中国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2019年年中在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的发言,预计将在2035年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和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包括长波导航、水声导航、脉冲星导航在内的新技术都将被容纳到该体系之中。 北斗系统将同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的移动通信技术一起进行深度融合,届时上至深空下至四海,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将不只是局限于陆地和大洋表面,不论在地球内外,北斗系统用户们都可以享受到分米、厘米级别的多样化的定位服务。 举报/反馈